国土资源部:煤价节节攀升之时煤款拖欠为哪般?

来源:网带链板    发布时间:2024-11-05 19:00:28
  • 跟买涨不买跌一个道理,在煤炭市场火爆、煤炭价格节节攀升之时,用煤大户尽管因燃料成本居高不下而效益

  跟买涨不买跌一个道理,在煤炭市场火爆、煤炭价格节节攀升之时,用煤大户尽管因燃料成本居高不下而效益低下,有些甚至出现了亏损,但依然提着成捆成捆的现金抢煤,而煤炭企业也根本不必为煤款的回收而担忧。而在目前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煤价降幅已达3成以上,许多用煤企业因此获益匪浅、赚得盆满钵溢之际,煤款的拖欠问题反而浮出了水面,并愈加严重。

  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7月初发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应收账款3148亿元,同比增长23.6%。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直报的90家大型煤炭企业应收账款2196亿元,同比增长29.7%。与此同时,结算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多数企业承兑汇票的比例达70%以上,有的企业甚至在85%以上。

  不容乐观的是,这种局面正随着煤炭市场的持续低迷而不断加剧。保守预计,今年前8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应收账款的同比增速,会远超于前4个月的水平。

  按理说,煤价下跌后,那些用煤大户因燃料成本一下子就下降而效益显著增加,支付煤款应该是“小菜一碟”,不是什么大问题。可为什么愈是在煤炭企业陷入困境、急需“等米下锅”,用煤大户们日进斗金、效益攀升的情况下,拖欠煤款的现象不但没有改观,反而更严重呢?这种反常现象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拖欠煤款的现象由来已久,而且越是在煤炭市场不景气、煤炭企业困难的情况下,拖欠现象越严重。对用煤大户们来说,趁火打劫,在煤炭市场低迷之际拖欠煤款早已习以为常、轻车熟路,并成为了业内比较盛行的潜规则。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煤炭行业最困难的时期,拖欠煤款的现象就十分突出。彼时,煤炭工业部还存在,直接管理着94家国有统配矿务局。煤炭工业部对整个行业尤其是统配矿具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和绝对的号召力。针对煤款拖欠的问题,原煤炭工业部及各级煤炭主管部门十分重视,多次出面进行协调,并呼吁在全国煤炭行业推行“三不”原则,即货款回收不及时的不供货、供需双方没有签订购销合同的不发货、对可能被市场淘汰的用户和经营公司不发货,以做好煤款回收工作。时任煤炭工业部部长王森浩还亲自发表了《实行“三不”原则,搞好货款回收,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署名文章,这足以证明了当时拖欠煤款的严重程度,以及由此对煤炭工业的深度伤害。

  为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国家有关部门还专门颁发了《关于在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和铁道行业推行商业汇票结算办法的通知》。而煤炭企业为了催讨欠款,也绞尽脑汁想尽了一切办法,最后甚至不惜抱团声讨,在业内的一家主流媒体上公布了一批赖账黑名单。即便如此,催讨煤款也并不顺利。

  而彼时的用煤大户们,尽管效益很好,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支付煤款根本不在话下,却还是变着法拖欠煤款不还。有的用煤大户把本来该支付给煤矿的煤款当做自己的流动资金使用,有些甚至把这些煤款存在银行“吃”起了利息。煤炭企业年初销售的煤炭,半年之后能拿回煤款就算是“烧高香”了。

  为了能早日催收煤款,以解生产经营的燃眉之急,煤炭企业不得不实行“盯人”战术,派人整天蹲在用煤大户办公楼,天天为用煤大户的领导端茶倒水,以求其高抬贵手。而用煤大户则百般刁难,能躲则躲,能拖则拖。一家煤矿负责销售的领导为了能顺利拿回煤款,面对用煤企业提出的“喝一大杯酒就给100万元”的无理要求,二话不说连喝五大杯白酒,当场晕倒在地。事后,他无奈地说:“矿上1000多号人眼睁睁地等着这笔煤款发工资呢,不多喝能行吗?”

  实际上,在那个年代,处于中原河南的许多煤炭企业大多数都是如此,靠喝酒销煤,又靠喝酒讨账,酒量大小竟然成了煤炭销售人员的“敲门砖”。有些煤矿的销售人员曾戏谑说:“是用煤大户把我培养成了‘酒精考验’的人!”

  自去年以来,煤炭市场急转直下,再次陷入低谷后,拖欠煤款的现象便像洪水猛兽一样重新来袭。拖欠煤款现象的愈益严重,不仅让煤炭企业苦不堪言,而且还拖垮了许多煤炭销售商。据了解,目前从事煤炭销售的中间商大都关门歇业,停止了煤炭销售业务。

  “许多用煤大户不是没钱,而是有钱也不想支付,这是其多年来的传统思想在作祟。”河南省一家煤炭企业的销售人员颇有怨言地说:“现在,用煤大户们进入了‘暴利时代’,再故意拖欠煤款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这是典型的落井下石。”

  此话可谓一语道出了煤款拖欠问题的玄机。作为交恶多年的煤炭生产和煤炭消费双方,长期以来一直围绕煤价和煤款支付而大打“口水战”,被喻为“没有硝烟的战争”。现在,用煤大户们好不容易又迎来了风光日子,自然要趁机好好收拾整治一下煤炭企业,以解10年来的“心头之恨”。再加上多年形成的拖欠煤款的惯性使然,故意欠款自然成了用煤大户们“惩治”煤炭企业首选的“杀手锏”。

  煤款之所以久拖不还,越欠越多,还与煤炭公司竞争无序、自相残杀有莫大关系。

  其实,煤炭行业是饱尝煤款拖欠之苦的。在10年前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里,居高不下、久讨不还的煤款就像是一座沉重的大山,差点把煤炭企业压垮。许多煤炭企业为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不拖欠职工工资。河南省的一些煤矿职工甚至连基本生活费都没办法保证,经常带着干粮上班。

  可好了伤疤忘了痛。自去年以来,煤炭市场陷入低迷后,一些煤炭企业非但没有汲取历史教训,反而把这一时期作为了拓展市场、抢占地盘的良好时机,不惜低价倾销煤炭。为占据市场,不失去传统用户,许多煤炭企业甚至不得不被迫接受了用煤企业提出的“先发煤、后付款”的“城下之盟”,拖欠煤款的现象由此而成了常见的“潜规则”。

  俗话说,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个别煤炭企业的不明智之举和“自乱阵脚”,旋即在煤炭行业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面对居高不下的煤炭库存和愈益缩减的地盘,许多煤炭企业不得不纷纷跟进,在大打价格战的同时,还被动采取了先期发煤、分期支付煤款的“饮鸩止渴”措施。

  “河南本地产的煤炭在满足省内用煤企业的需要同时,还供应湖北、安徽等周边用户。多年来,这些用煤企业都是河南省煤炭企业的传统用户和‘势力范围’。但是,自去年以来,随着山西、陕西等地的煤炭趁机低价涌入,这种格局被打破了,对河南本省的煤炭企业造成了很大压力。”河南省一家煤炭企业的老总称。

  山西、陕西的煤炭之所以能趁虚而入,河南省的用煤企业之所以舍近求远,很大程度上还在于成本优势。据了解,河南省的几大国有煤炭企业开采历史都比较长,煤矿地质条件复杂,煤炭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高。而上述两省这几年新形成的煤炭产能比较大,因煤炭赋存条件简单、煤质好,在价格上有非常大的优势,即便把运费加上,运到用煤企业的价格也比河南当地的煤炭价格低。

  此外,上述两省煤炭企业为开展新用户而推出的“先发煤、后结款”的方式也迎合了用煤企业的需求。

  这种现象绝非孤例。据记者了解,河南省某国有煤炭企业下属的一个子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利润1亿元左右,比前几年三四亿元的利润缩水了不少。但是,即便是1亿元的利润,许多人还持怀疑态度。熟悉该公司内情的人透露,这1亿元利润是靠账面上卖出去的煤款算出来的,而实际上许多煤款还没有收回。如果煤款收不回来成了呆账,或者回收时打了折扣,那利润就不是这么多了。

  煤款拖欠额的增加和拖欠周期的延长,已经影响到了煤炭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据了解,目前内蒙古、山西等一些产煤大省(区)的地方煤炭企业纷纷停产,即便是一些国有大矿也开始采取限产措施,以应对煤价下跌、煤款回收困难、资金紧张的困境。

  “本来现在煤价下跌严重,煤炭企业已没有利润可言,如果再采取‘先发煤、后付款’的经营销售的策略,造成煤款被大量拖欠,那对煤炭企业来说,无疑是自毁长城、自掘坟墓。”上述的煤炭老总忧心忡忡地说。

  煤款之所以被大量拖欠,除了煤企、煤炭用户双方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机制滞后而形成的煤电双方地位严重不对称的问题。

  煤炭行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已完全走向了市场化,先是由原煤炭部统管的统配国有重点煤矿被下放到地方,成为各省的国有重点煤矿;后是电煤又与市场完全接轨,煤炭行业仅剩的一丝计划色彩也被抹去,从而彻底实现了煤炭生产经营和销售由计划向市场转变。

  煤炭行业实现市场化,在增强煤炭企业自主性、灵活性和发展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那就是煤炭行业由此分崩离析,由原来一个“婆婆”(原煤炭部)统管全部国有重点煤矿,变成了多个“婆婆”(各省政府)分管各辖区的国有重点煤矿。由此,各自为战的局面形成。再加上乡镇煤矿的大量兴起和从中搅局,全国煤炭行业似一盘散沙,很难再有主动权和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电力行业的体制改革却举步维艰。经过多年的改革,电力行业到目前还只停留在简单的厂网分离上,计划色彩依然十分浓重。几大电力企业的垄断地位不仅丝毫没有受到削弱,反而随着地方小火电的相继关闭而愈发加强。而诸如焦化、冶金、水泥、造纸等传统用煤大户,近年来也因环保问题和淘汰落后产能、改革重组力度的不断加大,已初步形成了大的集团方阵,可以有效来应对和制约煤炭行业。

  数百家异常松散的煤炭企业面对几家高度垄断的用煤企业,孰强孰弱不言自明。可以说,从起点上,煤炭企业就先输了一筹。倘若煤炭市场发生明显的变化,弱势的煤炭企业在强大的用煤企业面前根本无还手之力。

  同时,在国家层面上,还缺乏对恶意拖欠煤款行为的监管制约机制。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对工程建设领域实行了黑名单制度,对恶意拖欠工程款、农民工工资的建筑单位实施严惩,严禁其再进入工程项目施工领域。而煤款的拖欠,欠的是煤矿的钱,也是矿工的血汗钱,可完全比照工程领域欠薪的做法来约束用煤企业。

  此外,较好地平衡协调煤电双方利益、且能有很大成效避免拖欠煤款现象的煤电联动机制,虽然已经明确了路线图,启动的窗口期也已来临,可直到现在依然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楼”,迟迟难以落地,这无疑也给电力企业拖欠煤款提供了可乘之机。

  作为上下游关系的煤电双方,其关系是唇齿相依、相辅相成的,从长远看也是一荣俱荣、一损皆损的,当惺惺相惜、彼此珍惜。在煤价高企、用煤企业效益下滑时,煤企应及时伸出援手,优先保证电煤供应,以支持电企渡过难关。反之,在煤价下跌、煤炭企业陷入困境时,用煤企业也要及时出手,尽快结清煤款,以帮助煤企早日走出困境。

  其进锐者,其退速。这些年,煤电双方轮流坐庄的教训足以说明了这样的一个问题。煤炭市场低迷、煤价下跌时,电力企业等用煤大户急功近利,虽然通过压低煤价、拖欠煤款而成了“暴发户”,但福兮祸所伏,煤炭行业经过多年的打压和调整后,肯定会厚积薄发,再次迎来黄金期,到那时电力企业等用煤大户会得不偿失,贪小便宜吃大亏,原先赚的钱肯定会加倍吐出来。相反,对煤炭企业也莫不如此。所以,煤电双方还是回归理性,着眼于长远,为了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相互理解、重修旧好。

  而对用煤企业而言,要与煤炭企业化干戈为玉帛,不妨先从力所能及之事——不拖欠煤款做起吧!